?環境與設備檢查?
確保工作臺干凈無塵,避免振動和陽光直射?。
檢查物鏡、目鏡是否安裝到位,確認電源連接穩定?。
將金屬樣品進行切割、拋光、腐蝕等預處理,確保表面光滑無劃痕,并將其固定在載物臺上?。
?光源與光學系統準備?
調節光源亮度至適宜水平(初始建議低亮度)?。
調整目鏡瞳距,使雙眼視場合并為一個圓形區域?。
?電源與光源啟動?
接通顯微鏡電源,開啟光源開關,逐步提高亮度至觀察舒適狀態?。
根據樣品特性選擇明場或暗場照明模式,調節聚光鏡開合程度以優化光線聚焦?。
?物鏡與目鏡選擇?
旋轉物鏡轉盤,優先選擇低倍物鏡(如5×或10×)定位目標區域?。
根據觀察需求切換高倍物鏡(如50×或100×),注意避免物鏡與樣品碰撞?。
?焦距調節?
?粗調焦?:降低載物臺使樣品接近物鏡,反向旋轉至目鏡中出現模糊圖像?。
?微調焦?:緩慢轉動微調手輪直至圖像清晰,避免過度調節導致物鏡損壞?。
?目標區域定位?
在低倍鏡下快速掃描樣品表面,定位感興趣區域后切換至高倍鏡?。
?圖像優化?
調節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,平衡圖像對比度與分辨率?。
使用偏光或DIC(微分干涉對比)模式增強特定組織細節的顯示效果?。
?數據記錄?
通過目鏡觀察并手動繪制顯微組織,或連接數碼相機拍攝圖像存檔?。
利用軟件分析工具(如測微尺)進行晶粒尺寸、相含量等定量測量?。
?設備關閉?
將光源亮度調至**后關閉電源,待設備冷卻后再斷開電源插座?。
取下樣品并清潔載物臺,避免殘留污染物影響后續使用?。
?日常維護?
定期用專業清潔工具擦拭物鏡、目鏡,保持光學元件無塵?。
存放時需將物鏡調至**位置,并覆蓋防塵罩以防潮防灰?。
?操作安全?:
切換物鏡時確保載物臺遠離物鏡中心,防止劃傷鏡頭?。
?環境要求?:
實驗室需滿足“三防”條件(防震、防潮、防塵)以延長設備壽命?。
?光源管理?:
光源亮度調整需平緩,避免頻繁大幅變動以延長燈泡壽命?。
通過規范操作和定期維護,可保證金相顯微鏡的高效使用和長期穩定性?。